- 注冊時間
- 2015-5-9
- 閱讀權限
- 31
- 積分
- 8244
- 精華
- 2
       
- 寶寶生日
-
|
26日,位于法國里昂的世界衛生組織下屬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宣布火腿、培根、熏肉等加工肉制品為“致癌物”,并把生鮮紅肉,即牛、羊、豬等哺乳動物的肉,列為僅次于加工肉制品的“致癌可能性較高”的食物。
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在當天發布的一份新聞公報中說,經過來自10個國家的22位專家對800多份現有相關科學研究的深入分析,有足夠證據表明,食用加工肉制品會導致人類患結腸直腸癌,因此決定將經過腌漬、煙熏、發酵或其他用于增強口味或防腐處理方式制成的加工肉制品列為“致癌物”。
這些加工肉制品既包括以豬、牛、禽類肉為主要成分的熱狗腸、火腿、香腸、熏肉、牛肉干等食品,也涉及肉罐頭、肉制醬汁或配料,以及含有動物內臟或血液的加工食品。
每天一兩加工肉 患癌風險增18%
-
國際癌癥研究機構指出,盡管各國消費者在肉類和肉制品的飲食習慣上千差萬別,但專家認為,若每人每天攝入50克,也就是1兩加工肉制品,可導致患結腸直腸癌的風險升高18%。
此前曾有媒體報道,石棉、pi霜、香煙等公認的危害健康產品已被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列為“致癌物”,但國際癌癥研究機構表示,加工肉制品的致癌程度并沒有石棉、pi霜和香煙那樣高。
食用紅肉與引發癌癥存“有限證據”
-
這份公報還說,鑒于食用包括牛、豬、羊、馬等一切哺乳動物肉在內的紅肉,與引發人類癌癥之間存在“有限證據”以及紅肉致癌效應有強大“機理證據”支持,該機構決定將紅肉列為“致癌可能性較高”的物質,其致癌風險僅次于“致癌物”。食用紅肉可能導致結腸直腸癌,同時也與胰腺癌、前列腺癌相關。
致癌物質的等級標準截至2014年,名單上的“致癌物質”已經有970種,分為“致癌、致癌可能性較高、可能致癌、致癌程度不確定和可能不致癌”五個級別。
第一類:致癌
煙草、酒精飲料、huang曲霉素、檳榔、中式咸魚等明確有致癌作用的致癌物。
第二類:很可能致癌
丙烯酰胺、鉛、4-甲基咪唑等可能性較高的致癌物質。這類物質在動物實驗已證實有明確的致癌作用,但人群研究的證據還比較有限。生活中如果經常采用高溫油炸、高溫油煙烹制食物,接觸到丙烯酰胺的機會就比較大,應盡量避免。
第三類:可能致癌
對人體致癌性的證據不充分,但是對動物致癌性證據充分。手機輻射就在此列。
第四類:致癌度不確定
蘇丹紅色素、膽固醇、ka啡因、三聚氰胺、糖精等尚不能分類的致癌物。這類物質動物和人群研究的致癌證據都不充分,或動物實驗證據充分,但人群研究則明確無致癌作用。當然,這并不意味著這些食物可以不顧數量放心吃,因為它們雖然不致癌,但可以帶來其他健康風險。
第五類:很可能不致癌
專家:想活80歲還是適當克制自己
中國農業大學營養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紅建議,加工肉制品并不是du藥,即便經常吃,也不是人人都非得得癌癥,哪怕一年天天都吃,也不會像pi霜讓你馬上倒下。不過應該明白,“如果你想活40歲,可以任性,想吃什么吃什么……如果你想活80歲,就需要適當克制自己。”
可憐我向來都是無肉不歡,從小吃著香腸、烤肉長大,一晃快三十年了,隱隱有點擔心,不知道到底還能活多久~~
親們怎么看?繼續吃還是開始“禁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