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成功,智商占20%,情商占80%”這應該是有關情商與智商最著名的論斷。可見,情商的重要性要遠遠高于智商。而一般來說,人際交往又是情商體現最多的一個方面,生活中的各種問題也多是由此關系產生。所以說,人際交往能力對人一生的發展都至關重要,那么,如何才能讓毫無經驗的孩子成為一個人際高手呢?
感統專家提醒:想要幫助孩子鍛煉人際交往能力,千萬不要讓他們錯過人際敏感期。
現象描述
當孩子上幼兒園之后,你很可能會發現早上帶去的變形金剛,晚上回來的時候變成了一本破舊的圖畫書;而且,小家伙會要求你多帶些零食,理由是“我要帶給XX吃,我要和XX做朋友”;有時候TA會跟你說“我最喜歡小美了,因為她給我糖吃”,第二天回來又說“我在也不跟小美做好朋友了,她今天什么都沒給我吃。”;有時候孩子拿著用小汽車換來的鉛筆盒,跟你說“我要跟浩浩換回來,我不想要鉛筆盒了,我還是要我的小汽車”……孩子頻繁的出現和別人交換吃的,玩具,今天和這個小朋友做朋友,明天又和那個小朋友,這些現象都表明孩子到了人際關系的敏感期。
專家解讀
人們都有交際的需求,當孩子發展到一定的階段,他們就會傾向于尋找朋友,而這種找尋最初通過食物來產生彼此之間的連接,在他們的思維里會認為“我給你好吃的,你跟我做好朋友”,但是很快,二三個月之后,他們會發現“當沒有好吃的,或者你把好東西吃完了之后,這種友誼就結束了”,轉而,他們開始通過交換或分享玩具建立朋友關系,通過幾個月的發展,他們又會發現,“當自己把玩具給了對方,或者對方得到玩具之后,有可能主動結束這個關系”,于是他們領悟到,“通過玩具交換也不能維持正常的交往關系”,繼而他們會放棄這種關系。其實,通過交換獲取友誼的思維并非孩子們的發明,《詩經》里就曾記載“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可見這似乎是人類的本能。
到4歲左右,孩子會發現,交朋友的一個重要前提是我們有相同的東西,比如:共同的愛好,我們都喜歡小汽車,都喜歡唱歌、輪滑,都喜歡玩過家家的游戲等等;或者,我們彼此喜歡,跟你在一起就是開心;或者,你能理解我,在我摔倒了哭泣時,你會安慰我。當我跟你說我喜歡的動畫片時,你喜歡聽我說……此時,他們慢慢明白友誼的真諦是志趣相投、彼此關愛、互相理解和互相傾聽。他們至此終于有了固定的小伙伴,彼此之間的關系達到了一種真正的和諧。當然,由于興趣愛好的差別,這一階段的友誼多是在同性伙伴之間發展起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