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冊時間
- 2015-8-18
- 閱讀權限
- 31
- 積分
- 1712
- 精華
- 0
   
- 寶寶生日
- 2012-8-15
|
當孩子做錯事、考試考砸時,許多父母會恨鐵不成鋼地說:“我養你有什么用”,但常說這類話,一方面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另一方面會讓他們產生自我懷疑、自我否定,產生“我真的沒用”之類的想法,失去自信。 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播下了什么樣的種子,孩子未來就會收獲什么樣的人生。美國教育家桃樂斯·諾特在《人這樣成長》一書中寫道:“一個孩子在充滿批評挑剔的 環境下成長,他學會了吹毛求疵譴責他人;一個孩子在充滿恐懼的環境下成長,他學會了憂慮害怕……”也許,家長在無意間說出的一些話,會在孩子心里留下深深 的傷痕。個好家長,要少說四句話。
“要聽話”
“你要聽話,否則媽媽就不喜歡你 了。”不少孩子都被這句話“威脅”過。將愛和教誨附加條件,這樣的愛是孩子無法承受的。中國式教育大多把聽話作為好孩子的第一標準,讓人從小就不敢表達想法。太聽話的孩子長大后可能沒有主見,時時取悅別人,很難做自己。因此,父母可以給孩子立規矩,在孩子犯錯時表達自己“很生氣”,但一定要就事論事,而不 能附加太多條件,更不要說氣話,才能幫孩子建立安全感和自信。
“要孝順”
小米暑假想 跟同學去外地玩,姥姥舍不得地說:“好不容易放個假,也不多孝順孝順姥姥,姥姥心里真難受。”小米低下頭,不情愿地說不去了。“百善孝為先”是中華民族的 傳統美德,也是全人類共有的道德基準。教孩子孝順是必須的,但把孝順作為道德綁架,可能會扼殺孩子的獨立精神。孝順是對長輩的贍養、尊重、照顧,而不是一定要長期留在長輩身邊。為了讓孩子留在身邊而說出“要孝順”的話,是一種自私的表現。
“就你跟大家不一樣”
孩子的世界里經常會迸發出各種奇思妙想,但不少家長聽了以后都會嗤之以鼻,說“就你跟別人不一樣”,這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必須跟大家一樣,進而失去個性。家長應鼓勵孩子的多元化發展,而不是幫學校制造千人一面的孩子。
“別整天琢磨那沒用的”
在不少家長眼中,讀書才是正事,而養小動物、玩航模等都是玩物喪志。但豐富的想象力是孩子快樂的資本,也是學習的助推器。假如愛迪生不鼓搗那些瓶瓶罐罐,他 又怎么會成為大發明家呢?家長以自己的標準和判斷去要求孩子時,不僅扼殺了他們的天性,還會傷害他們的自信心。在這個社會里,學知識固然重要,但有自己的特長和創意更顯珍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