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孕晚期,寶媽會發現產檢項目中增加了一項“胎心監護”。
不少寶媽認為,這不過就是坐在那里聽聽寶寶的心跳而已,有必要做嗎?還有寶媽說,家里已經買了胎心儀,每天都會聽胎心,是不是可以代替胎心監護?
看來,大家對胎心監護的誤解有點多。
事實上,胎心監護的意義可不僅僅是聽聽胎心那么簡單。為了解答寶媽心中的疑惑,今天就來跟大家聊一聊胎心監護那些事。
胎心監護是什么?
胎心監護的全稱是“胎心胎動宮縮圖”,即應用胎心率電子監護儀將胎兒的胎心率曲線和胎動宮縮壓力波形記錄下來,以便供臨床分析的圖形。
這么一看,胎心監護可不只是聽聽寶寶心跳那么簡單,而是胎心率、子宮收縮、胎動三者的一種綜合反應。
通過胎心監護的結果,醫生可以了解當寶寶出現胎動、寶媽出現宮縮時胎心的反應,從而推測出寶寶在宮內有無缺氧現象,以便及早做出診斷。
因此,做胎心監護很有必要。
胎心監護怎樣反應才算有效?
-
反應型胎心監護的標準就是二十分鐘內至少有兩次有效加速,有效加速就是胎心在基線上增加至少15次/分,即胎兒在活躍(胎動)時,心率要比其基礎心率增加15次/分,持續時間至少15秒。
什么時候需要做胎心監護?
正常情況下,寶媽會從孕35周開始增加胎心監護的產檢項目,每周一次,每次20分鐘左右。若寶媽有妊娠期間合并癥或并發癥,可以在醫生建議下,提前至孕28-30周開始。
雖然胎心監護對胎兒的宮內狀態有較好的預測價值,但是,準媽媽們在孕后期畢竟一周才產檢一次,所以,孕婦最好的自我監測是數胎動,一旦覺得胎動異常,一定要及時就診做檢查。
做胎心監護前,需要哪些準備?
不要空腹:孕婦空腹做胎心監護,很可能胎兒正處于饑餓狀態,活動很少,這就會導致結果不準確。孕婦在吃了東西之后,胎兒通常會更加活躍一點,胎心監護的結果也會更加準確。
檢查之前上廁所:做一次胎心監護的時間一般是20分鐘,如果碰到寶寶正好在睡覺,還可能延長至40分鐘,甚至更長。在這個期間孕婦要是出現想上廁所的情況,那就需要中斷檢查。因此,在做胎心監護前上好廁所還是需要的。
-
免費吸氧,免費掛號,免費胎心監護
側臥或者坐著做胎心監護,盡量避免仰臥:準媽媽露出肚子,醫生會把儀器上的兩個探頭,一個綁在準媽媽的子宮底,探測宮縮。另一個綁在胎兒的胸部或背部對應的位置進行胎心的測量。每次胎心監護通常會持續20-40分鐘。
選擇胎兒活動多的時候去:從懷孕7個月起,胎動就變得有規律了,胎兒在什么時候活動比較頻繁,孕婦應該清楚。然后在做胎心監護的時候也最好是選擇這個時候去,這樣檢查的結果會更準確,避免多次重復檢查。
-
-
醫療機構第一名稱:鄭州萬安婦產醫院 ? ?(鄭)醫廣【2020】第06-05-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