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冊時間
- 2008-9-26
- 閱讀權限
- 31
- 積分
- 429
- 精華
- 0
      
- 寶寶生日
- 0000-00-00
|
嬰幼兒感冒有哪些簡易治法?
嬰兒是指l 歲以內的小兒,幼兒是指3 歲以內的小兒。嬰幼兒感冒以后服藥困難,是大多數家長感到頭痛的問題.下面介紹幾種簡易方法,不打針、不吃藥,就可達到治療目的。
( 1 )填臍療法:即將藥物放在肚臍內,借以發揮藥效的方法。對于風熱型感冒,可用蔥白30 克、連翹15 克,共同搗爛,裝人紗布包填放肚臍上,等到將要出汗時,給孩子飲小量溫白開水,以促其發汗。對風寒型感冒,用蔥白30 克,生姜2 克,胡椒1 克。將3 味共同搗爛,裝進紗布包,填放肚臍上,加飲溫白開水小半杯,以幫助其驅寒,促其發汗。感冒愈后取下。
( 2 )握掌療法:即使藥物握于掌心,借以吸收藥物的方法。① 除寒握掌法:適宜幼兒受風寒之感冒。藥用薄荷、防風各15 克,生姜9 克(咽痛的不用)。先將薄荷、防風搗粉,再將生姜搗泥調勻,加少量白開水拌稠,裝在兩個10 厘米左右長條小紗布包內,放于患兒兩掌心,外用長紗布纏好固定,約20 分鐘放開。如不出汗,可配合喝些生姜湯(生姜3 片,白糖1 勺)小半杯,同時蓋好衣被,腳下放暖水袋(外用毛巾包好),以促其發汗。② 退熱握掌法:適于幼兒感冒、輕微發熱或咳嗽等。藥用薄荷、連翹各9 克,橘紅6 克。共同搗爛,開水沖泡半潮調勻,分裝兩個紗布包,握法同上。
( 3 )擦法:適于小兒感冒發熱,或著涼汗閉不出.藥用大蔥白150 克,薄荷葉6 克,黃酒200 克燉熱,將大蔥白放在干凈的石臼里,對溫開水2 大勺,搗爛取汁倒入干凈杯中,加入薄、荷葉,將燉好的熱黃酒沖入攪勻,然后,用柔軟綢布或消毒紗布蘸此藥液,輕擦鼻翼(即鼻棱兩旁)、兩額太陽穴、第七頸椎(與肩略平)、前胸后背、兩肘彎、兩腿彎、兩手心和尾椎骨兩旁。每處搓擦20-40 下,擦時要輕,力量要均勻合適。
( 4 )灌腸法:適于小兒普通感冒或流感的治療,也可用于流感的預防。藥用銀花、大青葉、板藍根各1 份,黃荃2 份。將單味藥分別水煎后混合沉淀,取澄清液,濃縮成50 %的煎液,加入適量防腐劑備用。l 歲以內嬰兒每次灌注15 毫升,l--3 歲幼兒每次灌注30 毫升,保留1 小時,每日2 次,3 日為一療程,或病愈為止。注意推藥速度要慢,推藥后囑患兒側臥30 分鐘,以利藥液保留,更好地發揮藥效。
( 5 )敷貼法:適用于小兒風熱感冒,取鮮地龍10 條放入碗內,撒上白糖適量,片刻后地龍因體液外滲而死,再入面粉適量和成膏,制成直徑為3 厘米的藥餅兩枚,分貼囪門和神闕穴處,每次貼4-6 小時,每日2 次,連貼2-3 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