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30, null, left]對每一個從孩童時走過來的人來說,童年時最痛苦的經歷,莫過于就是在睡眼朦朧時,被媽媽或家人“兇殘”地催促起床。那種煩躁、不適、焦慮,實在讓人一整天都悶悶不樂,潛意識中耿耿于懷。 叫孩子起床,雖然看是一件小事,但其實并不簡單。如果媽媽在叫醒孩子上肯花點心思,那么寶貝一整天都會心情舒暢、精神飽滿呢!
如果每天都“簡單粗暴”地叫寶貝起床,不但會給寶貝身體造成一定傷害,還會帶來一些心理上甚至神經上的不良影響,比如:情緒低落、沖動易怒、注意力渙散、反應遲鈍,下面就跟著BBU早教一起來學習吧。
孩子到底是怎么醒來的
人體從睡眠中蘇來,其實是個復雜的過程。首先是“潛意識”會檢查周邊環境的安全狀況,接著人的“意識”慢慢清醒,然后是神經系統開始啟動,最后才是四肢蘇醒。每個步驟循序漸進,就像機器啟動一般。
如果人們在睡眠中被“簡單粗暴”地叫醒,那么身體原本的蘇醒節奏就會被打亂,一亂就會出問題,隨著問題的積累,表現在身體上和心理上各個方面。
哪些醒方式具有殺傷性
1指責式叫醒法
媽媽一看時間來不及了,就怒氣沖沖地闖進臥室,大喝呵斥:“這都幾點了,還不起床?你是想干嘛!”
人都會戀床的,何況是孩子!如果用這種指責式的叫醒方式,會讓孩子有種犯錯誤了的恐懼感和壓力感,導致孩子一早晨甚至一整天的好心情都會被摧毀。
2掀被子式叫醒法
孩子睡覺時抱的玩具、蓋的被子等貼身物品,都會給孩子帶來內心的安全感,如果粗暴地掀開被子、抽掉枕頭,會一瞬間破壞掉孩子的睡眠安全感,導致孩子變得郁悶、憤怒;
而且猛地掀開被子,會導致溫度的急劇變化,尤其是氣溫較低時,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神經系統。即便是孩子起床了,可能四肢還是不舒服,有僵**的感覺,對孩子稚嫩的身體很不好。
3拍打、搖晃等粗暴式叫醒法
當孩子沉睡不起時,有些家長可能會急匆匆地拍拍孩子臉或者使勁晃晃,把孩子弄醒。人的身體機能是有保護意識的,如果在睡眠中遭到這種類似“襲擊”的拍打、搖晃,會導致孩子的憤怒情緒,甚至引起孩子的暴力行為來表示反抗。 
這個想想就可怕,寶寶在睡夢中在甜甜地做著夢呢,結果被使勁地搖晃、拍打醒了。
4嘮叨式叫醒法
一般來說,孩子從睡眠中完全醒來,需要是十幾分鐘的時間,但有些家長每隔幾分鐘分鐘就來叫一次,這樣就會頻繁地打斷孩子的蘇醒過程,于是就會發生越叫越起不來的狀況。
5噪音式叫醒法
有些媽媽并不想直接去叫醒孩子,而是故意大聲走來走去、用力開關衣柜、摔打臉盆……這往往導致孩子帶著怒氣起床,俗稱起床氣。
有哪些合理的叫醒方式
1跟孩子提前說好,讓他有心理準備

比如睡前跟孩子約定好明天早上幾點叫他,叫醒的方式也可以由孩子自己選擇,比如說輕聲呼喚、輕輕拍臉、輕輕晃肩等。
尤其是第二天有特殊的行程安排需要提前叫孩子起床,一定要跟孩子提前打招呼,“寶寶,明天我會提前二十分鐘叫你起床哦!”
2視覺式喚醒法

即使在睡眠中,孩子對光線還是能感應到的。這時家長可以把窗簾慢慢拉開,或者把光線較柔和的燈打開,有了光線,不用大吼大叫,就會自然把孩子叫醒了。 這種方式最自然、最舒適的,因為人類早期很長時間,每天都是被清晨的光線喚醒的。
3嗅覺式喚醒法

孩子都是天生的“小吃貨”,所以嗅覺都是很靈敏的,如果媽媽把香噴噴的早飯放在孩子床邊時,相信沒多久孩子就被香味誘惑醒來了。不過還是建議起床后讓孩子到客廳吃飯比較好,行程良好的 生活習慣。當然除了食物,孩子喜歡的花朵的香味也是不錯的選擇哦。
4聽覺式喚醒法

可以選擇一些輕緩、舒適的輕音樂,在孩子床邊播放,但要注意音量一定要適度。 或者媽媽們也可以輕輕坐到孩子床邊,用輕柔的聲音輕寶寶起床,待他睜開眼睛時,給他一個愛的微笑或者溫柔的吻。這樣,孩子就會在愉悅的身心中逐漸蘇醒啦。
5觸覺式喚醒法

如果孩子白天玩得太累,夜里就會睡得比較沉,不太容易叫醒。這時可以輕柔地撫摸孩子的臉頰、手臂或者頭發,用溫柔的觸覺慢慢地叫醒孩子。但冬天要注意雙手的溫度哦。BBU早教 叫孩子起床,就是要用耐心與溫柔,讓孩子漸漸清醒,給他足夠的安全感、舒適感,切忌用噪音、粗暴地叫醒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