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出生的寶寶,本來粉粉嫩嫩,可兩三天后,突然變成了“小黃人兒”,面部及軀干都是黃黃的。 這就是“新生兒黃疸”。嚴重的都要被嚇哭了,醫生還讓照藍光,還得住幾天院。
先給大家科普一個概念:膽紅素
人體紅細胞平均有120天的壽命,死亡的紅細胞被身體代謝產生膽紅素,超過一定水平時對神經系統有毒性,到肝臟代謝成直接膽紅素(無毒性),經膽道-腸道排泄。 新生兒期(自胎兒娩出臍帶**至生后28天),由于膽紅素代謝異常,引起血中膽紅素水平升高,而出現皮膚、黏膜及鞏膜黃染為特征的新生兒黃疸。
新生兒為什么會出現黃疸?新生兒膽紅素生成的量比成人多,運轉膽紅素的能力不足,肝功能發育還沒有完善,而且受新生兒腸道內的環境特點影響,膽紅素在腸內和肝內循環,排泄能力差。 剛出生寶寶的膽紅素代謝的這些特點使得新生兒容易出現黃疸。
癥狀有哪些?
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主要癥狀有:寶寶面部、軀干,四肢及手、足心均呈黃色,有的大便呈白陶土色,小便也呈黃色。
生理性黃疸vs病理性黃疸 ?
生理性黃疸:
約一半的足月嬰兒和80%的早產兒會有黃疸,生理性黃疸多出現在生后第二天,3~5天為最高峰,2周左右消失。 早產兒可能持續到2周,主要是因為胎兒在母體內缺氧,導致紅細胞大量破壞,生成過量膽紅素。 膽紅素要靠肝臟轉化才能排出體外,新生兒的肝臟功能還不健全,過量的呈黃色的膽紅素就積聚在血中,超過一定量時,就把皮膚、黏膜和眼白染成黃色。
引起病理性黃疸的可能性原因? 新生兒肝炎、新生兒敗血癥等感染性疾病 新生兒溶血癥 膽道閉鎖 母乳性黃疸 遺傳性疾病 藥物性黃疸: 新霉素、維生素K3和維生素K4可引起。 病理性黃疸: 一般24小時內就出現黃染現象,膽紅素不正常,四肢或手足心均出現黃染,進展迅速,且遲遲不退,或稍退后又重現,嗜睡、不肯吃奶、煩躁,甚至出現抽搐等癥狀,更需要及時就醫。
寶寶得黃疸家長得這么護理
大多數的新生兒黃疸,程度不重,一般也無癥狀。 生理性黃疸最初一定要讓醫生檢查黃疸的水平,如暫時不需要治療可在家觀察。 一般黃疸由頭面部開始,逐漸蔓延到全身,如果黃疸發展到軀干、腹部甚至四肢,要再次帶到醫院檢查實際水平。 足月兒黃疸通常2周消退,早產兒可推遲到4周。 如果在此之后黃疸仍沒消退,需要就診查找原因。 此外,如果母親產時或產前有發熱、胎膜早破史,新生兒有窒息病史,孕周<37周的早產兒等,這些狀況下,新生兒若出現黃疸也需盡快及時就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