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冊時間
- 2015-5-9
- 閱讀權限
- 31
- 積分
- 8244
- 精華
- 2
       
- 寶寶生日
-
|
今年56歲的戴師傅家住揚州市廣陵區文峰街道寶塔社區,去年剛從揚州柴油機廠病退回家,沒想到緊接著一家三口都被查出患上了癌癥。
原來戴師傅一家經濟條件不太好,全家人省吃儉用,一點也不敢“浪費”。去年下半年,戴師傅被診斷患上胃癌,隨后去醫院做了相關的手術。沒想到,今年年初,他80歲的母親也查出腸癌。就在上個月,57歲的妻子也被確診患了胃癌。一家人的不幸遭遇,讓戴師傅愁眉緊鎖。
為啥一家人相繼查出癌癥?根據張順惠觀察和鄰居們反映,戴師傅家經常吃剩飯剩菜,甚至吃霉變的食物和有點爛了的東西,從來不舍得扔掉食物,即使有的蔬果壞了,也會將壞的部分切掉后接著吃。不少鄰居勸老戴不要這樣,但節儉慣了的他答應歸答應,還是我行我素。一家三口人都被查出癌癥,大家都認為和這個生活習慣有很大的關系。
醫生:常吃隔夜菜 癌變幾率高很多
-
醫師認為,戴師傅一家三口相繼患上消化道癌癥,與家××期的飲食習慣有關。從常識上講,隔夜菜和霉變腐爛的食物里**含量較高,長期食用,**就會在身體里日積月累,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誘發消化道癌癥。生活中,很多過慣了節儉日子的老人或者家庭經濟條件不太好的人,不舍得扔掉倒掉壞掉的食物,即使不太好也要吃掉,長此以往,這部分人癌變的幾率要比普通人高得多。
有的人認為剩菜重燒一下,不就殺死細菌和病毒了嗎?其實不然,因為這些飯菜中的有毒有害物質是耐高溫的,即使燒得再開,也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還有人認為,夏季溫度高,食物容易變質,冬天應該沒啥問題。這也是不對的,雖然氣溫低暫時不會**變質,但**含量仍會增加。一些高蛋白高脂肪的剩菜,更是吃不得。空氣中的有害細菌會在2個小時內附著在剩菜上開始繁殖,產生硫化氫、胺、酚等有害物質。
他還提出,如今很多人的癌癥都是“吃”出來的。除了霉變食物、隔夜飯菜容易誘發癌癥外,很多年輕人喜歡吃煎炸、燒烤的食物,尤其是路邊攤的煎炸、燒烤食物,認為“味美價廉”,其實經常吃的話,也有致癌的風險。他認為,很多疾病都是可控的,良好的生活習慣可以將患癌的風險降到最低。
實驗:隔夜菜**都超標
為了測隔夜菜**的含量,浙江大學實驗小組請杭州一家知名中高檔連鎖餐廳的廚師燒了4個菜:炒青菜、韭菜炒蛋、紅燒肉和紅燒鯽魚。4個菜燒好后,將樣本都放進實驗室冰箱,在4℃下冷藏,這個溫度也是普通家用冰箱設置的溫度。
6小時后,剩菜中**含量都有所增加:炒青菜增加了16%,韭菜炒蛋增加了6%,紅燒肉增加了70%(已超過國家限量標準)。
18小時后,實驗人員從冰箱中拿出4個菜,用微波爐加熱后作檢測。結果發現,炒青菜中**含量增幅非常大,比6小時增加了443%,紅燒鯽魚增加54%,韭菜炒蛋增加47%,紅燒肉中**含量變化不大。這時,炒青菜、紅燒肉、紅燒鯽魚**含量都超過了國家標準。
24小時后,再次檢測,4個菜肴的**含量繼續大幅增加,全部超過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標準》的限量標準。
知識:“剩飯”怎么吃也有講究
記者請教專家了解到,沒有變質的剩飯是可以加熱后再吃的,但怎么吃,卻大有講究。米飯中所含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在加熱到60℃以上時會逐漸膨脹,最終變成糊狀,這個過程稱為“糊化”。糊化的淀粉冷卻后,會產生“老化”現象。人體對這種老化淀粉的水解和消化能力都大大降低。所以,長期食用重新加熱的剩飯,容易發生消化不良甚至導致胃病。凡消化功能減退的老人、嬰幼兒或體弱多病者以及患有胃腸疾病的人,最好不吃變冷后重新加熱的米飯。
剩飯的保存時間以不隔餐為宜,早剩午吃,午剩晚吃,盡量在5至6小時以內吃完。吃剩飯前,要徹底加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