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冊時間
- 2012-3-27
- 閱讀權限
- 31
- 積分
- 5764
- 精華
- 2
      
- 寶寶生日
- null
|
假如7歲上1年級,小學畢業就是13歲,初中畢業是16歲,高中畢業也就19歲了。
15歲就考入復旦大學,這是什么概念?今天為大家介紹一位“學霸”的讀書經。小學6年只需做四件事就可以!
-
第一、做好課前預習
學習語文的第一步就是預習,預習夠讓孩子聯系以前的知識,并把新問題帶到課堂上,帶著問題去聽老師講解。既培養了孩子的自學力,又提高孩子聽講的興趣和效果。下面主要說下預習技巧。
1.粗讀:掃除障礙。
預習一篇課文,先要粗讀一遍。遇到疑難的字、詞,要查一查字典、詞典,掃除障礙。只有做好這些準備工作,才能通順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并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例如:《岳陽樓記》中,“浩浩湯湯”中的“湯”(shāng)容易讀錯。
2.細讀:找出問題。
細讀就是認真細致地讀。試著分段,概括段意、中心思想。逐句、逐段地讀,提出疑難問題。例如,預習《孔乙已》這篇小說,文章為什么說“孔乙已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人呢?”帶著這個疑問用心聽解,效率事半功倍。
-
第二、落實課后復習
“溫故而知新”是復習的目的。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創制的“艾賓浩斯遺忘速度曲線”表明遺忘是有規律的——先快后慢,剛記住的東西最初幾小時內遺忘速度最快,兩天后就較緩慢。復習其實就是與遺忘作斗爭,鞏固所學知識。
第三、養成認真觀察、思索的習慣
進人中學后,每門學科都要求學生有良好的觀察力。數學的能力培養要以學生對圖形關系與自然界數量關系的觀察為基礎;物理的實驗和化學的演示更離不開精確的觀察。語文的寫作訓練自是不用說
而這些觀察則要求學生不僅能感知事物的外部特征,還要能抓住事物的本質特征。家長可以先引導孩子從身邊的生活小事開始,經常提出問題并 與之討論,促使孩子觀察思索,并能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
第四、學會獨立解決問題
孩子學習上有困難請求幫助時,家長千萬不能置之不理或敷衍了事,應熱情地鼓勵孩子自己試一試。如果孩子實在無法獨立解決也不能包辦,而要一步一步地耐心啟 發,讓孩子在家長不露痕跡的引導下覺得是靠自己的力量完成的。只要嘗到勝利的喜悅,孩子便會增加信心,勇敢地迎接下一個挑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