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冊時間
- 2015-9-12
- 閱讀權限
- 10
- 積分
- 272
- 精華
- 0
   
- 寶寶生日
- 2010-11-3
|
孩子最害怕的不是玩具被奪走,不是晚上的噩夢,也不是每天被媽媽逼著送去幼兒園……他們最害怕的竟然是父母……看完這個,你是不是該反思了?
-
“你最害怕什么”
曾有一家兒童心理研究機構對3000余名學齡兒童進行了一次心理狀況調查,其中有一條是“你最怕爸爸媽媽的是什么”,回答得最多的是:“我最怕爸爸媽媽生氣,怕他們吵架”。有一個答卷寫得很生動:“我最怕爸爸生氣,他生氣的樣子可兇啦!把媽媽都氣哭了,我嚇得像一只小老鼠,心里直撲騰,飯也吃不下去……”
父母以為孩子還小,夫妻間說些什么,做些什么,對小孩子是無所謂的。其實,孩子們那一雙雙亮晶晶的大眼睛,早已把父母在他們面前的一切言行都記錄下來了。
-
有些家庭,夫妻間爭吵不休,滿嘴粗話,甚至動手動腳,家庭氣氛經常處于緊張狀態,這在孩子的心理上形成巨大的壓力;有些父母,長期感情不合,在家里寡言少語,在這種氣氛中生活的孩子很壓抑,時間久了勢必損害他們的心理健康,會使孩子變得冷漠、孤獨、執拗、粗野,成為心理方面的畸形兒。
因此,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氣氛,是每一位有愛心的年輕父母應該謹記的。
家長爭吵,只會讓孩子心靈受傷
許多人沒有意識到,夫妻之間打架,孩子才是真正的受害者。
-
在幼兒的心里,他的安全感來源于父母,來源于家庭的和睦和溫暖。以孩子的視角,他不明白大人為什么爭吵、打架。但大人激烈的爭吵和情緒,使孩子陷入巨大的恐慌。他會自動思維,以為是自己的原因導致父母爭執。他由對外部世界的好奇和探索,變成了恐懼和擔憂。
孩子對于社會的認知、情感的認知、生活感受主要來自于父母,家庭氛圍不和諧就容易造成孩子緊張、不安、煩躁,時間久了影響孩子處理對外關系的能力,長此以往就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你們吵架,孩子都記得
平時無論你有多愛孩子,都彌補不了你們在他面前吵架對他造成的傷害。孩子的心理困擾如自卑、缺乏安全感、與異性相處困難等,追根結底都與其家庭成長背景有關,尤其與父母關系有著極大的關聯。
父母吵架對成人而言是很平常、能理解的,但對孩子而言,卻是天塌下來了,他的安全感會受到很大沖擊。這會導致兩種最常見的表現方式:一種是他們會認為是不是自己做錯了什么才會導致父母吵架,因而產生罪惡感。如果這種罪惡感一直持續而得不到紓解的話,長大后比較容易漠視自己的需求,委曲求全。
另一種可能使孩子產生信任危機,長大后可能對建立親密關系感到恐懼。這個過程對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多年后,很多孩子還能把在幼兒園時期、小學時、高中時,看到的父母吵架的情形,每個細節都記得十分清楚。
-
那么,父母應該怎么辦呢?能不吵架是最好的。如果非吵不可,最重要的原則是不能當著孩子的面吵架,也不要在孩子知道的情況下關上門在房間里吵,最好是能在不驚動孩子的情況下,兩個人私下心平氣和地溝通。
情緒上來,實在忍不住吵架的時候,如果不小心讓孩子看到了你們吵架的過程,那么之后一定要跟孩子及時溝通,消除孩子的心理陰影。
比如你可以這樣解釋:“剛才爸爸媽媽吵架是因為對一些問題有不同的意見和看法,你不要擔心哦!爸爸媽媽剛才都太生氣了,所以語氣會不好,說話很大聲, 但爸爸媽媽都很愛這個家,很愛你。以后爸爸媽媽會注意不這么大聲吵架了,請你幫忙監督爸爸媽媽,好嗎?”父母要讓孩子明白吵架不是由他而起,大人吵架并不是很適當的溝通方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