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北平漫天飛雪里笑成花 我在鄭州凄風冷雨中凍成狗…… 俗話說:“三場秋雨不穿單,十場秋雨要穿棉?!鼻镉赀^后終于迎來了大鄭州的冬天??!寶媽們的熊孩子還能在家待住嗎!還是已經成為小小電子迷!小編教你幾招新游戲,對付熊孩子妥妥噠! 河南的民間游戲,內容豐富、流傳廣泛。孩子們隨便揀塊石頭、和塊泥巴、拿根小繩、撕張舊紙,都能盡興地玩上半天。 【打shou背】 考驗反應 普及度較高的游戲!玩時,一人將掌心向下平放空中;另一人掌心向上和對方手掌相靠,然后設法分散對方注意力,并迅速翻上以掌擊打對方手背,而對方則應迅速抽回手,以防被打。如打中,繼續玩;如擊空,則輪換。
【開交】 開交也叫翻花繩,一般是兩個人的游戲,多為女孩玩耍。道具僅是一根系成圈狀的細繩。玩法分一人玩和雙人玩。玩時,用一線繩,將繩系成圈狀,套于手指上,通過手指的穿**、交錯、纏繞等手法,使繩變換成各種形狀,如降落傘、太陽、鋸、魚、天窗、面條、擔架、雞屁眼等。 時間長了,玩得稔熟的小孩們配合默契,能將細繩翻出十幾種花樣~這個游戲有利于增強兒童相互之間的友誼,鍛煉兒童手指的靈活性,提高兒童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是不錯的一種游戲。 【勾老將】 秋冬季節廣泛流行的兒童游戲。玩時,選用較粗且韌性強的楊樹葉柄,兩人各用自己的葉柄勾搭折拉對方的葉柄,斷者為輸。兒童一般把自己常勝不斷的葉柄稱“老將”。 【摔面包】&【拍三角】 摔面包跟拍三角這個游戲玩法是一樣的,就是用紙折成厚薄不同的正方形或三角形紙包,扔一個在地上,另一個人也拿出自己的一個用力拍下去,靠產生的風或適當的角度把地上的鏟翻個面,對方的這張就歸你了,否則你的就歸對方了。 這個游戲當年也算是男生愛玩的,他們時常會在課間休息和中午的課桌上、地上,大家拿出一張或者幾張,放在一起,按順序輪流著用巴掌拍地,每當巴掌拍地的時候兒,會扇出風來,總會有一張或者幾張“三角”翻過身來,也就是扣過來了,扣過幾張,拿走幾張,誰拍的,誰拿走……大家玩的是人仰馬翻,不亦樂乎的。 游戲的材料低廉易得,用廢紙、空煙盒都可以,而且不受場地限制,只要不是地毯就行。能鍛煉孩子的腕力和臂力,由于經常甩胳膊,男孩子們甩紙的那只毛衣袖會越甩越長,無所謂,在胳膊上卷幾下繼續玩。 【跳房子】 先在地上畫一個飛機狀的房子,每個方格內寫一個數字,按由下往上的順序,最下面三排分別是1、2、3各一格,第四排由左而右4、5兩格并列,第五排是6為單獨一格,再往上由7、8左右兩格并列,最上面的頂端,書寫“天”字,意味著“天空”,以半弧線包在“天”字外。 游戲開始后,參加者先通過猜拳決出游戲次序,第一個人將瓦片扔在第1格內,隨即開始單腳跳,在兩格橫排并列處用雙腳跳,跳至第7、8格時,雙腳同時躍起向后轉身再往回跳,跳至第2格時彎腰撿起在第1格的瓦片,再由第2格躍到第l格外。然后,將瓦片扔在第2格,最后站在第3格里拾起瓦片并跳躍至第1格再跳出。以此類推跳完第8格后,可將瓦片扔向“天空”,再從第1格依次跳,當跳到7、8格時向后跳轉雙腳落地,然后用手向后摸瓦片,摸到后跳出“天”字外;接著,背對房子扔瓦片,瓦片落到的那個格子就成為“跳房子”人的房子,并在該格子寫上他的名字,當他再從第l格跳起至自己的房子時便可雙腳落地。 【藏老木兒】 “藏老木兒”是我們那兒的土名,學名是大名鼎鼎的捉迷藏,八十年代農村都有大片的麥場和柴火垛,為它提供了天然的場地和道具。 玩法:一般是通過石頭剪子布的方式確定一個找家,然后找家閉上眼睛,其他人在劃定的場地內散開,各自找隱蔽的地方藏身。找家通常會喊:“藏好了沒?5、4、3、2、1!開始找啦!”確認藏好后,找家睜開眼,像只獵犬一樣四處搜尋,直至掀開所有人的保密洞,把大家找出來。 這里面有很多有意思的事,比如,很多時候有人聲東擊西,先故意通報:“我在這兒”,然后在找家睜眼之前,另換一個地方去藏。還時常有某一個人藏得太深太不好找了,結果找家掃了興,宣布不玩了,于是他只能自己走出來。我有這樣的時候,心里感覺是失落多于驕傲——其實大家是期望被找到的,不然自己就成了被撂單的角色,而這個游戲的意義,其實就是被發現時那一陣大笑。 【打彈子】 在缺乏玩具的鄉村,閃閃發光的玻璃球,就可以算是寶貝了。透明的,還可以當火鏡(凸透鏡聚光發熱),不透明的,中間都有幾條彩色的花紋,非常好看。當時玻璃球的價格是兩分錢一個,兩角錢買十個,就是一大把了。彈玻璃球是一種類似高爾夫和臺球的游戲,彈來彈去,各有輸贏。 玩法一:先在離墻一兩米左右的地面,挖一個小洞,然后雙方分別將自己的玻璃球砸在墻上,使其反彈,落到地上以后,兩人依次用手指彈玻璃球,誰先將玻璃球彈到洞中,就算誰贏。 玩法二:兩人設定一個發球點,一人先將玻璃球盡力彈遠,然后另一個再彈自己的玻璃球,去碰擊對方的玻璃球。如果命中,就贏得了對方的玻璃球,如果不中,對方再反過來碰擊自己的,依次進行,誰先碰到了誰就贏。 【chua子兒】 道具一般是小石子,或被磨成圓形、方形的瓦塊。 玩法:一般是玩的七子,其中一枚將當母子,趁將母子拋在空中,將地上的石子依次抓拾。具體為,先將石子全部拋出,然后伸開手背,接住其中的幾個,然后再用手背將其拋出,迅速用手捏中其中一個,當作母子,然后將母子拋起,趁其未落,將散落地上的石子迅速用手抓起,再迅速回接母子,抓拾的個數一般是一個、兩個、三個,難度逐步上升,直至全部握在掌中。 chua子兒也有很多花樣,高手(一般是女孩兒)玩拿子會玩一把抓,即一次性全部拾完。還有一玩就玩十幾個石子的,如果手大,就占了先機。因為不停摩擦地面,這個游戲容易讓指甲周圍的皮膚擦傷或卷起,但為了高興,小孩一般是不怕疼的。 【斗雞兒】 男孩們展示血性的游戲。 玩法:單腿撐地,雙手扶著另一只腿的腳踝,將其盤在身前,然后兩人彈跳著互相撞擊,誰能將對方撞倒或掀翻了,就算取勝。當然懟拐也可以多人一起玩,下課鈴一響,大家就在教室外盤拐,一群人懟來懟去,特別熱鬧。 介個游戲叫啥?小編實在想不起來了,你知道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