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冊時間
- 2015-9-12
- 閱讀權限
- 10
- 積分
- 214
- 精華
- 0
   
- 寶寶生日
- 0000-00-00
|
近日,北京一家所謂的“公益”組織“北京往事”在其微博轉發一位在北京地鐵哺乳的媽媽照片時配文稱“公共場所注意舉止,不要裸露性**,你在地鐵上這個樣子真的好嗎?這里是北京的地鐵之上,不是你們村的公交車,你這么做真的好嗎?”照片同樣沒有打馬賽克。,此言論發出之后引發熱議并持續發酵。昨日,涉事微博對此進行道歉,并宣布注銷@北京往事網站ID,暫停使用。
這件事其實放在過去年代、無論城鄉,真的司空見慣,根本不會有人會對一位母親在不同場合給寶寶哺乳產生歧議,更很少會產生**的念頭,畢竟每個人都是吃母親奶長大的,何況每個家庭都會有母親哺乳嬰兒的經歷,實屬人之常情,只是隨著時代的變遷,尤其是中國人生存環境和生活條件的改善,那種在公共場所哺乳的現象變得日益稀少,加之眾多年輕母親為了所謂的身材開始普遍放棄母乳喂養而改為奶粉等輔助方式,以至于公共場所哺乳嬰兒的情形都幾乎成了一種歷史記憶,甚至經常會有人站出來質疑或指責在公共場所哺乳的年輕母親“有傷風化”。遠的不說,上個月同樣有位網名“則卷貓丸子”的新晉媽媽在公交車上給孩子喂奶,卻也遭遇了同車乘客的指責“不知羞恥,丟人丟到外面了……”;有意思的是這次指責北京地鐵哺乳是裸露性**并上傳照片羞辱的,同樣是一位女性網友,“女人何苦為難女人”的故事再次在圍繞當眾哺乳的事件上,發揮得淋漓盡致。
作為母親在需要的時候隨時哺乳孩子,應該成為每一位母親天然的權利,即使進標榜文明榜樣的西方國家,絕大多數也并不排斥類似行為,中國法律以及普遍被認可的社會風俗更沒有任何的歧義。我們看到,針對此事,地鐵運營公司負責人昨晚告訴記者,地鐵公司沒依據也不會去干涉車廂里哺乳的女性。“我們對于女性乘車是需要照顧的,在守則里也有規定,其他人要為懷抱嬰兒的女士讓座。”;昨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通過官微針對此事回應稱,母乳是寶寶最自然健康的完美食物,不可替代。
這樣一則關于地鐵哺乳的新聞能夠引發社會巨大反響,其實某種意義上反映出了絕大多數人最基本也最樸素的道德情感和價值觀取向,值得欣慰的是多數網友幾乎一邊倒的指責刻意**地鐵哺乳母親裸露照片的博主及相關公益網站,足以證明社會大眾對公共場所母乳喂養持一種普遍包容的態度,很少會有人將哺乳孩子聯想到**,除非這個人內心猥瑣、齷齪下流,整日幻想噴上派瀝森搞女人,而那位發布母親哺乳照片甚至還涉嫌歧視性的諷刺“這里是北京的地鐵之上,不是你們村的公交車”,恰恰觸發了眾怒,包括“北京往事”機構和發布者在內的人,不但涉嫌侵犯公民肖像權,羞辱他人人格,而且涉嫌地域歧視。
我不知道“北京往事”是一個什么發生的公益組織,據說該公益組織從2013年起,就開始號召志愿者自發清理地鐵上小廣告、傳單等,而且是一個所謂倡導公民素質的機構;這顯然十分搞笑,清理地鐵小廣告當然很好,但從這次圍繞地鐵哺乳事件上,顯然折射出這個所謂的公益組織,只不過是一個沽名釣譽的偽公益機構,試想連基本的人格尊嚴都可以踐踏、基本的公民權利平等都可以無視的組織,那還有什么資格談論公民素質、談論社會公益呢?至少在這件事上,人們看到,一個破地鐵都能讓他們滋生如此優越感的內心情感,難道真的北京地鐵就比“村里的公交車”高尚很多嗎?我看這只不過是基于內心的人格歧視而滋生出來的扭曲心態,表面上是倡導公民素質,實質上是試圖彰顯某種身份的優越感而已。
整個事件可以看出,偷拍母親哺乳并上傳網絡的博主本身個人素質十分低劣,將母乳喂養當成裸露性**,并用歧視性言語羞辱當事人,不但侵犯他人法律權益、羞辱人格,而且內心充斥對外地人和農村人的歧視,在與提出批評和質疑的網友論戰時語言粗痞,態度橫蠻,倒是那間所謂的“北京往事”公益機構做賊心虛及時道歉,當然面對社會強烈的批判以及當事人準備以法律維權的姿態,今日下午2時,該博主首次發聲致歉,稱“我為之前在地鐵上給哺乳媽媽拍照的行為表示歉意,不管那位哺乳媽媽看不看得到,在這里我都鄭重的和那位媽媽說一聲對不起。我道歉并不是源于某方面的壓力,只是真的換位思考了一下覺得我應該理解那位媽媽的行為,再次說聲對不起……”。
考慮到整個事件的過程和博主的態度轉變,我認為這遲來的道歉根本不僅僅是缺乏誠意,而且改變不了其齷齪猥瑣的人格。作為受到侵犯的母親以及家屬,完全有理由拿起法律的武器維權,這不僅僅是維護個人的權利,更是彰顯公民社會對人格尊嚴的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