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冊時間
- 2015-8-18
- 閱讀權限
- 31
- 積分
- 1712
- 精華
- 0
   
- 寶寶生日
- 2012-8-15
|
孩子什么時候學英語最好?最近媒體如火如荼地討論幼兒全美語學習的問題,大部分家長主張越早學習越好,擔心孩子錯過學外語的關鍵期,以后說英語有口音。有些家長雖不見得贊同,但是看到別人都這樣做了,怕自己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也不得不跟進。 母語的學習的確有所謂的“關鍵期”(其實心理學家不喜歡用“關鍵期”這個名詞,比較喜歡敏感期因為后者彈性比較大),愈早愈好。但是第二語言也是這樣嗎?
1970年,彼得·馬勒教授發現:如果把一只白冠麻雀從小隔離長大,不讓它聽任何聲音,只在它35天到56天大之間讓它每天聽到4分鐘正常的鳥歌,那么它長大后所唱的歌就幾乎正常;如果在它50天到71天大之間才給它聽正常的鳥歌,它長大后所唱的歌,雖然也有基本的調子,但是缺乏抑揚頓挫以及語尾顫音變化;如果太早(7天以前)或太晚(300天以后)才聽到鳥歌,那么它所唱的歌會不正常,平板無變化。
這表示太早或太晚才學是沒有用的。也就是說,出生后7到60天是白冠麻雀的關鍵期,它必須在這段時間聽過自己種類的歌才學得會唱;60天到100天為邊緣期,仍然學得會,但歌不完整;過了邊緣期后再學就學不會了。
第二語言的學習,基本上與母語是不同的機制。法國的迪韓發現第一語言的大腦區域都在左邊,但是第二語言就很零亂,因每個人的經驗而不同。他的8個受試者中,竟然找不到一個地方是有6個人都共同活化的。
一般來說,第一語言都在左腦處理,第二語言就轉到右腦去了,而且左腦活化的強度比右腦弱。現在的研究都發現,第二語言的大腦處理位置,不是與他學習的年齡有關,而是與他使用這個語言的精純度有關。
以目前所有的研究看來,母語的學習是有敏感期的,技能的學習,如運動、樂器、舞蹈等也有敏感期。敏感期的早晚,目前并無定論,大部分認為在青春期之前。但是第二語言的學習并沒有敏感期。因為第一語言已把大腦中學習語言的機制啟動了,只有學得好不好的區別,沒有前面所說的學不會的問題了。第二語言的學習在青春期之前都可以學得很好,就看自己有多努力。亞都飯店嚴長壽總裁,他沒讀過大學,沒專門學過英語,后來通過自學和工作中的應用,能講一口流利的英語。這樣的例子可以舉出很多。父母大可不必急著把還不會走路的孩子送去美語補習班,童年最重要的是游戲,不是上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