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壞習慣已養成,只去禁止是無效的,需要用另一個正確的行為取代壞的舊行為。 例如選舉時,街上常有人用擴音器大聲播放你不想聽的音樂,這個音樂進入你的大腦后,它便活化了儲有這條歌的神經回路,于是這首歌就在你的腦海中唱起來。如果你不想再聽,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立刻播放一首你喜歡的歌。這時,新的取代了舊的,你就不再聽到原來的歌了。 用好行為去取代壞習慣可能要花一些功夫,但是持之有恒,就可以成功。我們看到很多成功例子都是放大孩子的長處,用長處把短處帶上來。所以品德的教養是從小透過 生活經驗和故事,讓孩子知道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行為,觀念建立后,行為就跟著出現,因為行為本來就是內在意念的外顯。 從小念故事、說故事給孩子聽還有另一個好處,就是訓練孩子的專注力。有一個朋友說,過年時,她一個人要燒一家人吃的團圓飯,忙得不可開交,便請婆婆念故事給兩歲跟四歲的孩子聽。想不到過了一個多小時,飯菜燒好后,孩子還安安靜靜地坐在沙發上聽故事。她不曉得這么小的孩子可以有這么長的專注力。 事實上,我們發現孩子可以有專注力,只要這個東西是他所喜歡的。我曾經看過一個三歲的孩子全神貫注地看螞蟻搬家,低頭看太久,重心不穩就翻了過去。所以讀書給孩子聽,不但教導他做人做事的道理,還訓練他注意力、想像力和邏輯思考能力。
|